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初音】01的世界,我们如何仰望星空

零壹Lab
2024-09-04

“媒体决定了我们的处境。”(Media determine our situation.)

 

当被誉为“麦克卢汉之后最伟大的媒介理论家”的弗里德里希·基特勒(Friedrich Kittler)在《留声机、电影术和打字机》一书中写下这句话时,尚不曾经历今日这种被媒体全面入侵的生活。他在1980年代的研究转向更像某种偶然(undetermined)。

 

相比之下,身处数字虚拟时代的我们,更像一群被决定、被推动的探路者——在一个不知道什么是数字媒体的时代中长大,然后被推着、拉着、挤着,或愉悦或痛苦地进入了一个陌生但又有些许熟悉的数字时代。仿佛自打字机始,我们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周遭一同卷入这场时代的洪流;我们有时抵抗,有时拥抱,有时嘴上说不,却无法自拔地享受着新媒介带来的便捷。

 

只是,被新媒介包裹的我们,常常会下意识地遗忘:在表层之下,流淌着 “01”这一最基本的二进制代码——某种程度上,“01”已如物理世界中的质子、原子和分子一般,在构建我们虚拟空间中的一切事物、一切运动。从无到有的过程中,物被转化了,语言被转化了,连人都被转化了。

 

我们日常通常只面对浮在“界面”(interface)之上的文字、图画、语音、视频,而非界面背后的操作系统与硬件终端。我们也放弃了基本的运算与操控,而习惯让机器代替人去做基本的运算与联想,一如范内瓦·布什(Vannevar Bush)的预言文章标题:as we may think.这样一来,除非有意识地揭开数字化的表皮,否则很难意识到“01”建构起的,是已被包裹起来的“黑匣子”;又或者,是无人凝视过的深渊。


(图片来自网络)

 

自然,在未知以外,“01”也意味着新的可能。文本细读(close reading)这样的前现代和现代性产物在后现代的复杂社会中,变得力不从心。我们如何跳出具体的文本,放眼更大范围的社会文本、文化文本?如何在复杂社会网络的拓扑关系中把握重要的节点?如何在泛滥肆意的信息流中找到自身立足的锚点,而不随波逐流?利用机器运算、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可能,与新技术合作合谋;从细读到远读(distant reading),去发现更大的图景,去了解更宽阔视野中的现象,去挖掘文本深处的可能性,成为人文研究在21世纪的另一种可能。

 

1962到1963短短一年间,西方知识界涌现了5本重要著作:《野性的思维》(列维·斯特劳斯Claude Lévi-Strauss)《古登堡星系》(马歇尔·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)《动物种族和进化》(厄斯特·梅尔Ernst Mayr)《识字的结果》(杰克·古迪Jack Goody以及小说理论家伊恩·瓦特IanWatt)和古典学者埃瑞克·哈夫洛克(Eric Havelock)的《柏拉图导言》。这几本著作来自不同学科,却关注一个共同的话题,即人类认知、交流与传播技术的关系。更重要的是,几位作者都恰好属于由一个新社会塑造出的第一代人——在这社会中,基于印刷的媒介生态已被新的记录、储存和传输声音与图文的技术改变。


(图片来自网络) 


我们是这个新社会的第几代人,尚难判断。但在当下的处境中,已有越来越多人和论著在关注以下一连串问题——新媒体时代之前的人类知识如何在数字媒介环境中生产、传播与学习?人类将如何认知以数字形式生成(born-digital)的一切,后者又如何在数字环境中被人们习得、交流和传播?人类如何与机器、技术、科学进行各种互动,进而产生怎样的结果?

 

我们认为,上述变化必然带来诸多范畴的变动、调和乃至溶解。新媒体里可以觅得旧元素,旧媒体内也必然内含新变化的基因。又如近年在西方高校风头正劲的“数字人文”(digital humanities),亦绝非“数字”+“人文”的简单叠加,两者之间更是不存任何相互依附的关系。数字技术固然开启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,在许多研究方向上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;但如果没有传统人文研究的积淀,没有尝试去回应、拓展人文研究经典命题的意识,新技术还是无法引领研究迈向真正的创新,甚至不会诞生。试想如果没有布萨神父(Father Roberto Busa)的研究意识,可能还有人认定电脑不可能处理文本资料。值得注意的是,数字人文的创新通常充满着实验性,强调思考与实践的同步,循环往复,不断迭代。如此一来,连带的效果是理论与应用的界限也被逐渐打破。“想”和“做”在不断融合。


“现在”,是一个正在进行的永恒状态。身处“现在”的我们,不论经历、观察或记录、反思,亦不过是为着一份对当下处境的理解和在点触中浮现的未来面庞。而“01”,正是我们选定的起点。


 

是故,“零壹Lab”希望通过下设的“对撞机”(Collider),“转译器”(Translator)和“交换机”(Exchanger)三个栏目来努力呈现我们团队对数字媒介时代之日常纪录,以至对科技与人文精神的反思。敬请关注!亦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!(dh01lab@hotmail.com


END


主编 / “零壹Lab”编辑部

校对 / 陈夏辛 顾佳蕙 彭玮 桑雨茜

美编 / 傅春妍


零壹Lab

记录数字媒介之日常

反思科技与人文精神

长按关注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零壹Lab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